素雯製作 本站 娃娃一粟 雨文 SandR

2006年11月9日星期四

沒身份的一代(續)

以下對話,引用自梵蒂絲的「冷月齋


梵蒂絲

「我們沒有優越感」,素素寫的好!確是沒有什麼優越不優越,我從來都說人不應以地域分類,而應以人品分類的... 其實這不只是「一國兩制」的問題,而且更是因為我們受英制教育薰陶,以及幾十年前的經濟起飛的時代足跡而遺留下來的後果。八十年代的小朋友,個個都是看《藍精靈》、《飄零燕》、《長腿叔叔》長大的,晚上就看《義不容情》、《歡樂今宵》... 姑姑是陳玉蓮、蓉兒是翁美玲,扮小鳳姐的當然是盧生!兩歲半就要進行人生中第一次的面試,五、六年級就得準備學能測驗,天天畫格仔... 這就是我們的童年。雖然隨著經濟發展,香港與內地的距離縮短了,但人們的思維、文化、生活習慣都存有著一道隙縫... 而與西方文化又總有著一點點無形的連繫,還有陪伴我們成長的Hello Kitty和宮騎峻呢!香港文化,就是一種三不像的文化... 可能是優點、可能是缺點... 在英國的朋友中,日本、臺灣人通常都很強調香港跟內地是不同... 可能地域較近,了解較深;又或者是他們因反共而產生的感覺。至於其他地域的,就總不會明白兩地有什麼分別、有什麼相同。他們想的很簡單,回歸了就是一個100%的中國人...就應該什麼都知道... 你煮pasta嗎?人家就會說:「你吃的也挺European style...」==" 其實在香港的時候,我每星期都只吃四、五餐左右... 其他時間都是吃西餐、日本菜、泰國菜、韓國菜... 有什麼 European style呢?That's Hong Kong style! Even if you explain to them, they can't imagine, or feel strange... they don't understand why we speak Cantonese instead of Mandarin... I can't change their impressions... I can do nothing. I am a Chinese but I cannot explain how Chinese live... What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it is! Frankly, I don't like this feeling....... :(

8 November 11:38


素雯

夾縫中的一代,既尷尬又無奈。
台灣明白,或許因為他們曾經驗過失語的年代。
日本人明白,或許因為他們受制於美國。
外國人不明白,或許因為戰後統領世界的經濟、文化、思想等等,是白人。
香港人很西化?不。很日本?又不?你說得對,三不像。
我們是誰?不知道。
(哈哈!越說越傷感。看來要轉轉 Tone ,扮憤怒青年,在失語的年代高唱中國式的樂與怒!)

8 November 16:08


梵蒂絲

喂,素素!我發覺這個Topic可開conference... XD 看過你的Blog了... 我們也不至於沒有身份吧!只是沒有「特定」身份而已。什麼都關我們事,但我們又什麼都不是... 如你所言:我們是「怪物」!:p

8 November 16:33


素雯

那先來一個:「夾縫中的香港——探討後殖民時期香港人的身份」,然後是「過度中的沉思——探討香港新生一代與中國人、英藉之間的關係」,再來便是「……
哈哈!傻了!

9 November 3:49


很喜歡與朋友討論這些看似有深度,實質胡言亂語的話題。正如月兒所說:這才是屬於我們的國度。

是的!世界太多不同「種族」的人,大家「語言文化」都不同,她愛說流行曲、日本時裝,但他只懂說文學與創作。不同人有不同「嘴型」,能找到同一語言的人,是很高興的。

別強行把我溶入你們的世界,我也沒強迫你們定要隨我而行。

我不是不懂潮流文化、網上活動,也不是不懂流行的娛樂活動,只是,我不願意去做而已。因為,我們的「嘴型」不同。

有時,我與鵝(你)的對話,都是這些——扮有——深度的東西。哈哈!怪物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