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身份的一代
有一天,我突然發現香港的飲食習慣,與中國內地很不同。西化嗎?不!太多太多中式食品,口味也是中國口味了。很中國嗎?不!香港人以清淡為主,但又有著濃濃的芝士、牛油、香草等西方材料入饌。廣東式嗎?不!香港的食物有其獨特的口味,與傳統的粵菜有一定的距離。
除了吃,生活習慣,文化風俗,語言文化,也自成一角。我們是中國人,對的。是廣東人,也對。但如果硬要標籤,只能告訴人家,我們是香港人,來自一個因戰爭被遺忘,再由漁港發展為都會的地方。
沒法,誰叫有「一國兩制」出現?我們便是從這種「制」中「製」出來的怪物。
內地人,雖把我們看作同類,但總有隔膜、差異存在。外國人,也不明白回歸後我們為何不是「中國人」。身份的尷尬,尤顯在我們這一代。要得到解脫,或許非要侍後兩、三代,才能得到身份的認同。
我們沒有優越感,有的,是渴望尋根尋新,和尋找身份和自我。
回應梵蒂絲在網誌上的傷感。
7 則留言:
哇!素素,有沒有傷感那麼嚴重呀?@@只是身份尷尬而感到不自在而已... 你猜將來有沒有人「發掘」我們的廢話來出什麼「書信集」、「對話錄」?(妄想症!)XD
梵蒂絲
哈哈!如果我們的學問,如王羲之、朱熹等勁,相信有的。但現在,旁人看著我們,只當我們是一群無病申吟的傻子而已。
那素素要加油,做個有名氣的教授,將來帶挈我留一個小名在《素素書信集》中... :p
梵記
FanFan 的路走得比我快。
可能先有《梵子語錄》。
百多年後,有一傻子,見研究梵生的學術已到極點,唯轉向旁支研究。其一是考梵友,偶發現素素,才像有大發現般,慎重其事地出了本《素素書信集》。
哈啥!
又互送高帽了!
大家都努力啦!
自家做學問比教書開心!有滿足感嘛……姑勿論是教大學還是教中小學,我相信,教研究院也是一樣。因為在「教」的崗位上,總不會明白「學」的怎麼不肯努力看齊資料,並且自我分析和理解。:p
《梵子》?哈哈!最慘我不是「諸子百家」之一,而是「豬子」呢!XD
補充:道理很簡單,大部份人都不是為了學習而讀書,而是為了證書而讀書。你想教,不等於對方想學... 心淡!=="
梵蒂絲
對!為證書而讀書……
發佈留言